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等云麾将军(3 / 5)

作品:《红楼之挽天倾

还有三丫头,养了她十几年,还抵不住跟人家几天!

……

……

大明宫,偏殿,书房之中,冬日午后的柔和阳光落在条桉之上。

崇平帝手中拿着奏疏,正在执笔批阅着。

“戴权,贾子玉的奏疏过来了吗?”崇平帝忽地停了笔,抬起头,问着一旁的戴权。

戴权笑道:“陛下,昨个儿贾子玉才递来的奏疏,说是这两天要班师还京呢。”

自贾珩离京之后,连战连捷,奏疏不停。

这奏疏因为并未经通政司呈递,而是由锦衣府的人呈送,直达御前。

怎么说呢?

几乎两三天一封,都快成日记了,不仅是捷报,还有一些感慨以及随笔,倒是有些像思想动态的汇报。

比如对三辅百姓民生困顿、贼寇屡禁不绝的看法,忧国忧民与真知灼见,共同洋溢于字里行间。

如果没有成绩和喜讯,这种频度的奏疏,就有些让人心烦,但配合着不停传来的捷报,以及昨个儿急递而来的少华山贼寇主力全部覆灭,再加上贾珩对民生、治安、兵务的政论思考。

这奏疏就显得情真意切、字字珠玑,将一个拳拳之心而又不乏智谋才略的能臣、直臣,跃然形于纸上。

甚至,崇平帝还产生了一些,嗯,类似后世女人等“情书”的期待。

最近不久,贾珩更是提出“整顿盐务、刷新吏治、裁汰旧军”的必要性和关联性,从轻重缓急上,提出三者应该同时推进,并行不悖。

嗯,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这一论断,不仅左证了崇平帝的决策,也给予了其施政信心。

这本就是崇平帝在心底隐隐成型——明年的新政策略。

崇平帝点了点头,温声道:“朕都快忙忘了,他说可班师一部回京,另外还留下一部军卒,帮助华阴受雪灾之民,建造房屋,以避风雪。”

戴权轻声道:“贾子玉好像说,这是军民互助,以为鱼水之情。”

心头暗道,贾子玉这奏疏两三天一封,几乎快成陛下睡前必读之物了。

崇平帝笑骂道:“你这老阉货,也知道什么叫鱼水之欢?”

戴权脸上的褶子也是笑开了一朵朵菊花。

崇平帝收了笑容,眺望远处,喃喃道:“贾子玉,明后两天应该就回京了。”

戴权道:“若是日夜兼程的行军,明儿个这时候应该就到了。”

就在君臣二人叙话之时,忽地,外间内监禀告道:“陛下,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在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