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八十二章 重华宫,太上皇(3 / 5)

作品:《红楼之挽天倾

崇平帝则留下了贾珩、李瓒二人至大明宫单独奏对,大致将心头疑惑问着贾珩,主要是关于军机处设置的细则。

这一点儿实在颇对崇平帝的胃口,明显受够了内阁在应对边务方面,低效的决策效率。

军机大臣初定额五人,员僚从六部尚书、侍郎、勋贵,擅长军国政事的臣子中选任,都是兼差,直接听命于崇平帝。

可对来自河北经略安抚司、大同、太原、延绥、固原等九边军镇的军情奏章,进行会商讨论,值宿班房,更可代崇平帝拟谕旨。

后者实是大动典制,相当于直接绕过了内阁的票拟、六科的封驳以及廷议等繁琐流程,对边务军机、将校任命、军需辎重直接插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效率,并将不通兵事的阁臣,排除在决策中枢之外。

军机大臣之下,设军机司员不定额,帮着协办军务。

而军机处全员兼差无品无级的特点,可任由崇平帝安插亲信,越级提拔,直接参与边务决策。

此举无疑是对内阁决策机制的“粗暴践踏”和“恣意破坏”,加强了君主集权。

议完军机之后,贾珩逐条回应了崇平帝对《平虏策》细节的询问。

崇平帝手里拿着那封《平虏策》,面色仍有些意犹未尽,问道:“子钰,你所进献这份儿表疏,当以那些为首要急务?”

贾珩道:“圣上,此十条虽可并行不悖,但也有轻重缓急,如论最为首要,当在钱粮、吏治、军务三者,此亦为圣上与微臣夙夜所谋,圣上不必太过忧虑,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中国之人力物力,时间在我。”

崇平帝品着贾珩所言,道:“子钰所言甚是。”

可以说,这位天子之所以兴奋,并不是说贾珩某一条写的多么好,天子自己想不到,而是全面、系统、协调。

这是一个战略家,指出了系统完备的强国之策。

并有力地论证了东虏是可以战胜的。

甚至哪怕是崇平帝在做的,比如决意刷新吏治、整顿京营,平时还不觉,但一放进《平虏策》的体系框架中,就觉得融会贯通,打通了任督二脉,如水银泻地。

正如诸葛孔明的《隆中对》给刘备扫清了前方迷雾。

贾珩的《平虏策》的战略部分也如一柄利剑,给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落手的崇平帝,劈开了东虏势大的蔽野荆棘,并在战术部分给予崇平帝施策指导。

崇平帝平复了下心情,看向一旁的李瓒,道:“李卿,何时赴北?”

李瓒拱手道:“臣过了破五就走,边关局势,军情如火,臣恨不得背生双翅,急赴戎机。”

崇平帝点了点头,勉励道:“李卿,北疆局势,就全靠李卿了。”

李卿道:“臣定不负圣上所望。”

而就在君臣议事之时,大明宫内相戴权禀告道:“陛下,娘娘来了。”

崇平帝起身,看了一眼外间天色,微笑道:“不意与两位爱卿谈论军政,竟已至午时了,两位爱卿,用过午膳再回去不迟。”

因为大臣朝贺领赏之后,要回去祭祖祷告,以彰明皇恩浩荡,故而贾珩与李瓒也仅仅只是用个午膳。

李瓒道:“臣刚刚听贾云麾所言,对经略安抚司,有了一些新的对敌想法,正要回去整理。”

崇平帝闻言,心头欣喜,点了点头道:“那李阁老可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