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二章 离别(2 / 2)

作品:《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曹晴揉了揉眼睛,发现那身影已经消失,她放下车帘,心中五味杂陈。

袁熙送走了曹晴,同时迎来了回寿春调粮的诸葛亮,他仔细问了南边的事情,得知诸葛亮已经夺回皖城皖口,和江夏的陆逊互相呼应,彻底压制了长江南岸孙权军。

周瑜也曾带水军反扑过几次,但在诸葛亮和陆逊的左右夹攻下,最终只能铩羽而归。

而最近的一次,周瑜刚出兵就旧伤复发昏厥,吴军只得退回,两边还没开战,就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加上刘备南下长沙零陵后,深恨当初江东背刺的行为,开始伺机报复,往东攻打孙权在豫章的地盘。

当然,这路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荆州和豫章之间有云梦泽,遍地沼泽,并不好走,不然当初刘表早就和孙权在陆上打起来了。

但假以时日,若是刘备打通进入豫章郡的通道,配合长江水路,将会严重威胁到孙权的安全,更别说江北还有个虎视眈眈的袁熙了。

袁熙听完诸葛亮的话后,笑道:“这吴国真是生不逢时,刚立国不久,便有灭国之虞了。”

诸葛亮腹诽,你上来就将人太后抢了,这国能有好兆头吗?

他压抑住吐槽的冲动,出声道:“眼下主公两位大敌都已经称王,主公有何打算?”

他本来是想劝谏袁熙不要操之过急,但没想到袁熙将诸葛亮引到一间密室,从柜子里拿出一方盒子,递给诸葛亮道:“军师请看。”

诸葛亮打开盒盖,里面放的却是一封薄薄的诏书,他展开看了,皱眉道:“这便是主公和曹操的交换条件?”

“恕亮直言,主公要是借用曹操之手”

袁熙笑道:“这次军师却是猜错了。”

“这不是曹操之手,这是天子之手。”

诸葛亮疑惑道:“诏书自然是天子的,他被曹操胁迫”

袁熙叹道:“不,这封诏书,曹操并不知情。”

“这封诏书,是天子亲笔。”

他讲荀彧出使寿春,名为是曹操之命,实际暗中受刘协托付的事情说了,最后道:“之所以如此,是天子当初许诺救下皇后的回报。”

“我的密探救了伏皇后,天子知道后便暗中请托荀彧前来查探。”

“证实真相之后,荀彧便完成了托付,才将陛下密诏交给我,自己服毒自尽。”

诸葛亮听后,感叹道:“荀令君一生坦荡,最后却落得如此,只能说所托非人。”

袁熙趁机道:“我会牢记教训,不会辜负军师的。”

“还望军师忠心建言,我必然全心全意采纳。”

诸葛亮赶紧谦让几句,说道:“主公有了这个名头,封王便是顺理成章了。”

“天子这诏书还真是思虑周全,封号空出了一个字,这里留给主公自己填啊。”

袁熙笑道:“真是如此,军师回来,正好我将奉孝先生叫来,大家商议一下,取什么国号合适。”

听到门外仆人的敲门声,郭嘉方才睁开眼睛,他费力地从两名舞姬的肢体纠缠之间坐起身来,摸着宿醉未醒,头痛欲裂的脑壳,心道戒色戒酒,这是一件事都没有成功啊。

算了,戒什么戒,酒色要是不沾,这人生过得还有什么意思?

外面持续不断的敲门声,如同敲在他的脑袋和心脏上,让他呼吸不畅,郭嘉骂道:“别敲了,天塌下来不成?”

外面仆人出声道:“袁使君派人接主人去官邸,马车已经在外面等了。”

郭嘉听是袁熙有召,方才不情不愿起身,他望向外面,发现天色刚蒙蒙亮,不禁嘟囔道:“天天这么早起,也不怕折寿?”

他披好衣服,晃晃荡荡起身,行走见颇有世家大族名士风范。

只有郭嘉心里有数,这付被酒色掏空的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