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亏本(1 / 5)

作品:《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此时袁熙却没有急着出发,而是正在慰礼城中,让田豫派人做好善后工作。

征伐异族,打胜仗仅仅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的麻烦事情在等着,而且环环相扣,一着不慎,就可能埋下长远隐患,在将来某个时间点爆发出来,导致局面回到原点,甚至更差。

后世三国时期便是如此,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中蛮族屡次叛乱,为了保障蜀汉后方安定,其于225年请军南征,后南中平定,蜀汉控制了这一地区,同时进行施政。

中途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当地人的反抗,因为之前汉朝从未对南中地区进行过有效统治,所以当地民风彪悍,以汉廷的角度来说就是不服教化。

但诸葛亮却没有采取激烈手段镇压,他安抚当地部民,采用宽松的仁政,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深受当地人的爱戴,在这个期间,南疆叛乱开始大幅减少。

自后诸葛亮专注于北伐,蜀汉官员在南中政策推行产生了反复,导致南中蛮族偶有叛乱,但总体来说,延续了诸葛亮政策的蜀汉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让南中蛮族的叛乱逐渐减少,到240年后就几乎没有叛乱了。

根据史书上能查到的记载,在公元214到263期间,蜀汉成规模的叛乱有十九次,其中官员百姓叛乱三起,且都在227年前,其他都是外族叛乱,说明蜀汉的施政政策稳中向好,起码在大方向上是对的。

而同时期的魏国为38次,多为官员和异族叛乱,平民起义较少,这不得归功于曹操屯田制的连坐政策,不论怎么说,这在某方面算是有效控制了下层百姓。

吴国有多少呢?

答案是61次,而且平民起义就有35次,超过了蜀魏的总和,也说明在江东,大部分百姓过得实在不怎么好。

这么说还是客气了,实际上按照走马楼出土的吴简记载,孙氏统治时期苛政酷刑是家常便饭,百姓境遇之惨,即使曹魏也瞠目结舌,连江东官员都看不下去,纷纷叛逃到蜀魏。

而且这个统计只是214到263年,之前孙策孙权攻打江淮,以及后期孙皓暴政时期都没有统计,因为实在统计不过来了。

江东孙家不受待见,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见一斑,江浙福建一带自古有给名人立祠的传统,他们给钱王立过,给张士诚立过,甚至海贼孙恩也立过,但就是没有給孙权立过,可见当地人也知道孙权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