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燃2003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十六章 在我还没倒之前,你们不用想资金的问题!(1 / 2)

作品:《重燃2003

9月30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復旦校园的林荫洒落,给这座历史悠久的学府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梧桐树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送着学生们的十一小长假。

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一群学生围坐在一起,似乎在进行着假期前的最后聚会,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在空气中飘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假期的无限憧憬。

校园的主干道上,一众学生纷纷拖着行李箱,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的笑容,他们或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旅行计划,或急切地打电话与家人确认归期。

然而,在这幅热闹非凡的校园画面中,卿云却显得与众不同,逆着人群步履匆匆的往前走着。

与周围学生们的轻松愉快形成鲜明对比,卿云的脸上带着几分凝重和决心,眉头紧锁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走在他身边的萧雅,望着旁边这个少年的侧脸,心里莫名有点为他而感到不值。

他才18岁啊……

随着人群的变多,萧雅也不得不落后一步,跟在他的身后。

不过这个角度看去,卿云的背影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

校园一隅的会议室里,气氛异常紧张。

卿云站在会议室的门口,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推开了门。

好吧,将黎光楠、黄令仪、徐端颐、王守武、王阳元、许居衍、邹世昌、严晓浪等一众半导体产业的大佬,扔在復旦大学讨论他提出来的《华国半导体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云帝,终于还是出现在了这里。

根据王德超的线报,大概已经吵完了,也吵累了,一众大佬叫嚣着如果卿云这个小王八蛋再不出现,他们就要去炎黄集团把他抓过来打屁股了。

屋内,一众半导体产业的领军人物围坐在长桌旁,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期待。

当然,老校长王德超也坐在其中。

毕竟,这是復旦大学,主人家还是要到场的。

实际上不仅仅是王德超,復旦大学几乎在家的领导班子都到场了。

体现对这次研讨会的重视。

甚至包括卿云那便宜师兄石广勇,作为校长助理也坐在后面一排的椅子上。

见到卿云出现,他们的眼神中同时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决定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命运的会议,其关键人物,竟然是一个18岁的少年……

“小卿总,你可算是来了。”徐端颐院士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但更多的是严肃。

卿云点了点头,走向为他预留的座位。

他知道,这些大佬们的讨论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该淘汰的,已经淘汰了。

剩下的,也就是他们吵不出结果的。

“各位前辈,让大家久等了。”

卿云坐下后,环视了一圈在座的泰斗们,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对《华国半导体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了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王阳元院士轻轻敲了敲桌面,“卿云,你的规划很有远见,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实施细节。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卿云点了点头,“各位前辈,在我们进行讨论之前,先开宗明义确定一个基调。

关于半导体产业发展之路的讨论,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半导体的发展,必须贸技并举。”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就是在对‘贸工技’和‘技工贸’的路线做一次重新的划分,这小子其实是在对路线进行修正。

一众大佬纷纷笑骂着卿云太滑头了。

黄令仪首先笑了起来,她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子亲切,“小卿,你这是要我们这些老骨头重新学走路啊,贸技并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哦。”

看着这个程进灵前自己新收的记名弟子,黄令仪是打心底喜欢,赶紧出声为他兜着。

而那边的许居衍就没那么客气了,他摇了摇头,半开玩笑地说,“小卿总,你这是在玩火啊,贸技并举听起来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的。”

众人吭哧吭哧的笑着,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那边坐着的黎光楠,想要看笑话。

但让众人失望的是,一直主张‘技工贸’的黎光楠此时却没有开腔,只是笑眯眯的看着。

众人奇怪的同时,突然想起,这货和黄令仪一般现在都是卿云名义上的老师,估计是事前有沟通的。

卿云继续说着,“诸位前辈,我认为,发展半导体产业先别看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我们先看这个皇冠上的基座。”

他打开了自己带来的笔记本电脑,将投影仪打开,一幅幅精心准备的ppt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思路,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再到市场推广,每一个环节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座的泰斗们开始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此时,王守武院士突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卿云,你的规划听起来很完美,但我们如何确保在国际竞争中不落后?

瓦森纳协议的限制,使得我们无法突破欧美国家为我们设下的专利技术壁垒,你打算如何应对?”

卿云疑惑的看向了他,“王院士,为什么要突破专利技术壁垒?绕开不就行了吗?”

王守武院士的眼中闪过一丝严厉,“卿云,你这是在异想天开!比如指令集是芯片的大脑,我们没有自己的指令集,你造出的芯片就永远受制于人。

国外的专利壁垒已经形成,我们怎么可能轻易绕过?”

他就差指着鼻子骂眼前这小子是个外行了。

王阳元也紧随其后,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赞同,“编译器是软件开发的关键工具,没有自主研发的编译器,我们的软件生态就永远建立不起来。卿云,伱别太理想化了。

还有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的核心,国外的专利已经形成了严密的保护网,我们怎么可能绕得过去?卿云,这些问题你考虑过吗?”

严晓浪的语气中透露出失望,“卿云,你的规划很有创意,但在专利问题上,你显然缺乏足够的了解。瓦森纳协议的限制,不是我们想绕就能绕的。”

许居衍院士则直接指出,“小卿呐,你的想法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国外的专利壁垒已经非常成熟,我们要想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面对这些质疑,卿云并没有慌乱,他微微一笑,“各位,关于瓦森纳协议,我们确实无法回避。

但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发展自主技术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外部技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指令集我们不能自己写吗?编译器不能自己编吗?数据库不能自己做吗?”

卿云最后的三个反问,让会议室里沉默了下去。

卿云的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