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一下(2 / 3)

作品:《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扫码,付款,李定安把玩着铜像,慢悠悠的往里走。

看着他的背影,老板直摇头。

这是喝了多少,还捡漏?

也不看看是什么地方,你就算开个航母进去,出来要还能剩个裤衩子,大哥都得叫你声英雄……

直播间里也乐的不行。

“中西合璧,天下无敌……这老板有才!”

“更有才的是,主播不但买了,连价都没还!”

“你们没听出来,那是主播在感谢大哥好意提醒。主播:这里能不能捡漏?大哥:快别做梦了……”

“哈哈,课代表了属于是!”

“听意思,主播真是冲捡漏来的?”

“别漏没捡着,被人当生猪宰了。”

“放心,绝不会:但凡敢来这地儿的,都是有剧本的!”

剧本个毛线?

就当是听相声,李定安也不在意,不紧不慢的转悠。

走了十多步,又有人叫他。

“老板,过来看看!”

摊主四十多岁,长的也老实巴交,穿着建工集团的工作服,还带着安全帽。

摊上东西不少,瓶瓶罐罐二三十只,像是新挖出来的,许多还沾着泥。

李定安叹了口气。

这短短的十几米,他已经看到五个农民,三个农民工。

这是第九个。

卖带泥的物件的,这是第四个。

也不知道是看他长的太帅,还是手上的十字观音太显眼,这些摊主一个比一个热情,就没有不打招呼的。

如果停下来,问摊上东西是哪来的,摊主只会模棱两可,语焉不详,只说是好东西,再恭维你两句。

呵呵,这可是京城,但凡他敢说一句是刚从地里挖的,警察叔叔分分钟就到。

其中有没有老物件?

估计有,但想找出来,并不比大海捞针的难度小。

再者,也并非所有的古董都值钱,更不是越老的东西就越好。

同样是道光通宝,有的卖五块,有的卖五万。同样是陶瓷,元青花值几亿,汉罐却只值几百……

胡乱转着念头,他随意的打量着摊上的东西,看到其中一件时,眼皮止不住的一跳。

刚说什么来着?

元青花……

一只青花瓷瓶,上面画着一个秃顶老头,坐着一辆类似轮椅的小车,拉车的还是一虎一豹……

好家伙,鬼谷子下山大罐?

十八年前的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就拍过一件,成交价个亿!

这摊上竟出现了第二只?

他实在没忍住:“老板,这瓶怎么卖?”

“五百!”

吓一跳,还以为他会要五亿。

“高了,一百!”

“一百?我买土的钱都不够……”

还是自个烧的?

“那算了。”

李定安继续往前走,也就七八步,又停了下来。

一个胖子,戴着眼镜,窝在一个小马扎上刷视频,镜片上的大腿晃出了阵阵肉浪。

摊上摆着乱七八糟的残件,有巴掌大的瓷片,有断了腿的木雕,有开了洞的年画,也有缺了嘴的瓷壶。

都是破烂,但一眼看过去,比那些东西要么新的晃眼,要么旧的离谱摊位顺眼多了。

而且是明码标价:摊上立着一块木牌,上面贴着一张纸:一件三百,概不还价……

看这样子,应该是有几件老东西的。

看到摊前站了人,胖子抬眼瞅了瞅,又低下头刷大腿:“自己挑,三百一件不讲价。挑好了自己包,东头老王,就卖AK兵马俑那有箱子……”

这么随性?

李定安说了声好,顺手拿起一支破了头的手电筒。

铁皮的筒身锈迹斑斑,没有电池,玻璃罩也早不见了踪影。

腰部的位置印着一枚老虎头的标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来这儿之前李定安没少做功课,基础的古玩知识都了解过,普通的物件也能认个七七八八。

就比如这一件:民国时期的虎头牌手电筒,也是第一批国产品牌。

确实是个老物件,品相也还行,估计能值个七八十块。

系统没反应,说明这东西也就只是个老物件,离古董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不能算是完成任务。

李定安放了下来,又拿起一只豁了口的茶杯。

釉质一般,看豁口就知道,是普通的小窑口用普通的黏土烧制的,工艺也不怎么样。

看花色,年代大致在光绪到宣统之间,如果是真的,应该能值个千儿八百。

再看标价,还是三百。

倒是能赚点儿。

仔细看了看,觉的颜点稍有点怪,暗暗一琢磨,李定安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

隐约间,好似有一股屎臭。

他愣了愣,差点扔出去。

什么光绪宣统,造出来撑死不超过三年,然后又用粪水浸泡做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