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早了三千年(1 / 5)

作品:《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李定安挥了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专家们围着长案,议论纷纷。

他们讨论的,并非汝瓷和柴窑天青釉的区别,因为这个说法古早有之,且早有论证:汝瓷即承自柴窑。

他们奇怪的是,判断一件瓷器的出产地,除了分析瓷土、釉料、工艺、造型之外,竟然还可以分析塑胎时的水质?

放了上千年了都,还怎么分析?

在场的所有专家也都知道,梅瓶石灰含量高于笔洗,但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为了增加瓷胎可塑性和强度。

但没有任何人想到过,这是为了平衡因为不同水质造成的酸碱值差异,所以才加了石灰。

包括顾春风。

感觉差距,一下就被拉开了?

当然,只是李定安单方面的说法,需要检测,但当他说出“分析矿层赋存岩层”的那一刻,顾春风就知道不用测了。

研究古董不需要懂地质学,既便偶尔会用到,只需了解点皮毛就够用。顾春风原本也不懂,但自从他被林子良羞辱的体无完肤,知耻后勇之后……

说白了,所谓的矿层赋存岩层,就是矿土挖干净之后,下面的地层。

而从唐朝开始,瓷匠就知道,瓷泥越老,瓷矿越深,瓷土品质就越高。所以采矿的时候,要求就一个字:深。

挖穿瓷土矿层带出来的部份,就叫附着土壤……

要问有没有区别?

有,而且区别极大:

汝州和郑州之间相距只有一百公里过一点,瓷土属同类型矿脉,但汝州是寒武系灰岩浸蚀面上,赋予石炭系本溪组的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

而郑州则是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面上,赋于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含铝黏矿层(体)出露铝土矿。

这是专业解释,绕口不说还生僻,但只需要知道,汝州的瓷土矿床比郑州的早了一亿年,汝州的赋存岩层是灰岩,郑州的是碳酸盐岩……

再说直白点:两种瓷器中的附着土壤成份有本质性的区别,一测就知道……

所以,顾春风有一种哔了狗的感觉:

真就是他妈的,自己为什么没想到?

李定安又为什么会知道,这么生僻且冷门到家的知识?

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毕竟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瓷器专家都不懂。

但水质造成的酸碱度差异呢?

他知道,其余专家也知道:梅瓶的瓷胎中掺了石灰,他们也知道,掺了石灰的瓷胎当然要比没掺石灰的更白一点。

再表现在釉面上,颜色当然要更浅一点,所以造成了色差……但他们一直找不到,塑胎时为什么要掺石灰的原因。

就只能认为,是为了便于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