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发动机爆炸的问题出在哪【求全订】(1 / 2)

作品:《不朽国士:从逆向工程到为国铸剑

王友良点点头说:“好。”

嘴上说好,他心里是仍然有那么一点点的不情愿的。

但是,之前都已经说好了,第三次试车若是失败,那就必须得请外援。

他不得不同意。

就这么地,陈开南和王友良两个人坐飞机直奔长安。

王友良这一路就有点儿闷闷不乐。

陈开南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他就安慰王友良:“王工,大家都是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而努力。”

“个人名利我认为还是要放在一边。”

“再说,志鹏同志也不是那种争名夺利的人呐,等到新的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研制成功了,你和你的团队也是大功一件,这是谁都夺不走的。”

王友良被说中了心事,他勉强笑着说:“陈总,我没那么小家子气。”

“只要有利于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个人荣辱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陈开南点点头说:“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

“见了志鹏同志,虚心向他请教一下。我想,你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之前有很多大咖跟志鹏同志合作,他们都对志鹏同志的人品是啧啧称道的。”

“志鹏同志已经是真正的国宝级大科学家了,他呀,跟任何人合作,都是不计名利和得失的。他总是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倾囊相授,没有一点私心和杂念。”

“你和他合作过之后,就知道了。”

王友良点点头说道:“我知道志鹏同志品行高洁,为人非常好。”

“我的确是格局有点儿小了。”

他终于开始自我检讨。

飞机到了长安。

因为之前已经跟张志鹏联系过,所以,张志鹏特别派了人过来接机。

接机的人直接就把两人给拉到了华兴集团。

张志鹏见到陈开南之后,寒暄几句,就问:“新型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研发不顺利?”

陈开南点头说道:“是啊,可能喷出来的尾焰温度太高了,咱们之前的高温合金,竟然没有一个能扛得住的。”

“第三次试车,只坚持了十秒,发动机就爆炸了。”

张志鹏之前其实就参与过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他本人如今也算得上顶级火箭研制专家。

他知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含量相当高。

要搞大推力重型发动机,那就必须得采用新型火箭燃料。

如今,国际上大熊和鹰发射重型火箭基本上都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

这液氢液氧发动机,可是不好造。

最主要的技术难点就是液氢液氧发动机存储温度极低!

氢分子量小,用氢气做燃料发动机比冲高,无污染。

但要想存贮大量氢气,那就要将氢气液化。

可是,液氢存贮的温度在零下250度以下环境,几乎接近绝对零度。

难度真的很高!

液氧存贮环境还好一些,可也要在零下150度以下的环境。

液氢液氧的存贮条件不仅要极低温度,而且还要给极高的压强。

高压低温条件下,将会引发存贮器件的耐受度、工质输运、流量控制、喷注气化等一系列的问题。

另外,液氢液氧燃烧还会带来的燃烧室高温耐受、燃烧振荡与稳定性、发动机工质喷注、低温点火等诸多问题。

如上这些问题,任何一个出了问题,发动机必然会出大事故!

所以,这就是为啥液氢液氧发动机不好搞的主要原因。

完全不是一个高温合金不好搞就可以解释的。

另外的挑战就是液氢密度太低了!

液氢密度是煤油密度的十二分之一!

它存贮占的体积很大,需要巨大的存贮空间。

如此来就不仅会给火箭自身重量带来压力,还会对火箭结构的牢固性、可靠性增加挑战。

发动机所使用的材料,不仅仅要抗高温,而且还要抗低温!

众所诸知,常见的绝大多数金属在极低温度下会很快变成粉末。

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温度可达3300度!这么高的温度,绝大多数材料又会被气化。

这对材料的要求真的是太高太高了。

材料的问题不解决,发动机就别想研制成功。

而另外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液氢和液氧的冰点不同。

液氧的冰点为零下219度。

同为推进剂的液氧和液氢在存贮的时候,就必须得隔离得足够好!

如若不然,液氢就要把液氧给冻住了!

隔离两者,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啊!

火箭上储存液氢液氧的装置基本上只能保温,并无制冷。

可在发动机环境下,即便有保温涂层,可加热仍然是必然的!

那么,推进剂就会蒸发,储存液氢液氧推进剂的容器也不能封闭,要保持漏气泄压的状态。

这一点若是处理不好,液氢液氧很有可能发生沸腾,就会严重伤害到发动机。

也正因为如上这些原因,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只能在起飞前最后才加注二者。

可因为液氢液氧发动机的推进剂没有完全密封,也会出现因为推进剂的低温使得空气冷凝堵塞管道的事情发生!

这个时候,还会发生因为冰晶撞击而爆炸的危险!

所以,液氢液氧发动机启动之前,必须得清除空气,比如用氦气吹除。

如上这些问题必须得全部解决,然后才能确保液氢液氧发动机安全运行……

当然,如上这些问题都完全解决之后,还要解决材料的问题!

必须得保证使用的材料、发动机的结构的每一环都能在火箭起飞时候巨大的震动情况下正常工作!

不得不说,火箭发动机这个工作环境属实太过恶劣了。

张志鹏跟王友良认真地探讨了他们正在研究的火箭发动机的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张志鹏认为,王友良团队的工作做得还是相当细致的。

但是,他们可能低估了发动机工作运行时候带来的巨大震动,发动机的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方面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一下的。

陈开南坐在一旁,他几乎没有插话。

陈开南其实也是一位火箭方面的专家。

但是,他从事管理工作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

在专业知识创新方面,他就有点落伍了。

这也是为啥他不敢轻易参与讨论的主要原因。

陈开南对张志鹏表现出来的专业实在是太佩服了。

他想不通,为啥张志鹏在那么繁忙的工作中,竟然还能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贮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