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窃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十五章谈心(2 / 2)

作品:《窃清

一番谈话下来,李平隐约可以摸到戴何的真实经历,早年间他跟李同泽关系应该很紧,清代绿营军制,兵丁都是本地人,军官不能久任一个地方,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看,很像大宋时期的祖宗军制。

在这样的制度下,兵丁不能跟随军官外调,除非家人亲随。

戴何在澎湖海战建功当上把总,没办法继续跟着李同泽,之后丢了把总职务,除了他只会精通鸟铳之外,多半跟他曾经有着那份桀骜不驯的性子有关。

到了后来所谓在龙门县的生意,大概率跟走私什么的有些关联。

“你呢?你小子从小就住在永清镇,就没怎么出去过,杀死了郑一休脸不红心不跳,跟个戎马一生的沙场老兵丁似的,你之前是不是杀过人?”

戴何把话题牵引到李平身上,这个问题李平还真不好如何回答。

无论穿越前后,他都没杀过人,这郑一休是第一个,可他却很平静,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

李平认为原因出在这,他虽没有杀过人,但前世职业因素,见过的死人不比戴何少,炸死,解刨,碎尸,车祸,坠亡等等各种千奇百怪的死法现象。

所以在面对郑一休的死法潜意识里已经没有太大的刺激,反而很平静,波澜不惊。

“大概和鸟铳有关,如果是我拿刀捅死他,那我肯定会害怕,可拿着枪,那就不同了。”

李平夹起野猪肉片大口嚼起来,用这样的话来塘塞戴何,远远用枪打死,跟面对面捅死,心里承受的刺激面自然不同。

“没错!这就是枪的好处。”

戴何拍着桌子,仰头饮尽杯中酒。

李平点点头,开始把话题往这方面去靠,毕竟他是来巴结戴何的,当即便说道:

“这枪自然是利器,可惜拿着枪的人不管用,到了战场上也只能沦为鱼肉,还不如刀枪来得干脆,更不如弓箭凌厉,就像明朝与后金那场辽东战争……”

明军总数约八万六千人,还有将近三万的盟军,主要指挥官有杨镐、杜松、刘铤。

而后金约为六万,指挥官为努尔哈赤。最后明军因为决策失误,分散了主要兵力,被努尔哈赤用“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式,逐个击破,大败而归。

明军之后更是失去了辽东等地,只好退守辽西。情况十分危急。最终,明朝被清所灭。

拉近关系那得把话摊明了说,最好扯上什么忌讳之事,那么套话就要有所技巧了,这鞑子战绩累累,骄傲自满,谈论战争,敏感不敏感,全看谈什么,谈哪些方面。

“这话庸人之见!妄你枪打得那么好,这明军火器劣质,运用不当,这是人为因素,并非是是火器本身不敌刀枪。”

戴何连番摇头,声音高了一截,显然是挠到痒处了,开口解释说明。

李平当然知道这火器本身的威力,之所以故意贬低火器,就是要让戴何说得更多更深。

戴何道:“火器不像刀枪那样死物,早些年的三眼铳,后来的鸟枪,到如今洋人使用的燧发枪,再过百年,刀枪箭弩还是老样子,可火器会发展成什么样,你能想象出来?”

听这话李平眉头一挑,没想到这家伙确实还有些见识,能有这样的眼光和想法,已经超越这个时代绝大数人的水准。

可惜戴何这句“你能想象出来?”他问错人了,火器发展历程李平一清二楚。

最终的答案也会让戴何失望,因为一百年过去后,跟现在差不了多少,整个十八世纪都还是火枪发展阶段。

戴何接着又道:“鸟铳兵丁们只需稍加训练,最多一年半载,就是一支强悍军队,若是兵丁精锐手法娴熟,就算是……”

说到这,戴何察觉了什么忌讳的东西,举杯一笑掩饰下去,后面那句多半是“就算是八旗强军,也难以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