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震动(3 / 4)

作品:《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那一次科举属于特奏名进士。

特奏名有别于正奏名,按照性质来算,它属于恩科的范畴。

何谓特奏名?

凡发解试合格,但省试或殿试却被罢黜的举子,积累到一定的应举次数和年龄。

当朝廷下诏开恩科时,符合这些条件的举子,可以直接越过发解试、省试,由礼部特予奏名,直接参加殿试。

一般而言,特奏名的举子参加殿试是不会再次罢黜的(作死的除外),但百分百的及第也并非没有代价。

和常规的进士科及第者相比,特奏名进士不论是在出身,亦或者赐官、转迁,都有着相当大的劣势。

其实,创立特奏名制度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维护统治。

特奏名制度给了那些累举不第者一丝希望,既笼络了天下数十万的举子,给他们留了一条后路。

同时,又能防止累举不第者铤而走险,或造反,或投靠异邦。

天禧四年那一榜,便是恩科,既然是恩科,自然不是谁都能参加的。

唯有那些久在科场,累举不第的士人才能参加。

因此,若是去掉恩科,上一次科举还得推到天禧三年(1019),距今已经四年。

宋朝有别于明清两朝,贡举暂时还未形成三年一开的制度,有时间隔两年,有时一年,有时也许三年。

简而言之,没有定例。

但四年不开科举,无疑是极为罕见的。

天下有志于进士科的士子,早已是嗷嗷待哺,盼星星盼月亮似的,想要朝廷尽快开科取士。

不止是士子如此,朝中官员也想尽快举行贡举。

毕竟,谁家没有几个后辈子弟?

虽然科举并不是唯一的入仕渠道,恩荫也是一种,京中的朝官大多都有请恩荫的资格。

但恩荫出身的官员,先天的成长性就低。

所以,只要是稍微有点志气的,基本只会走进士科一条路。

不过,想归想,上书又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