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番外六(3 / 5)

作品:《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不过,近两年这孩子长开了一些,也抽条了,终于有了点大姑娘的样子。

“这话还是留着一会儿跟你小舅说吧,他能笑死!”戴誉好笑地在她的后脑勺上抚了一下。

敏敏双眼放光地问:“咱们今天去找我小舅嘛?”

“嗯,就在隔壁不远,咱俩走着过去。”

去年,夏洵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以他插队所在省份理科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华大计算机系。

夏洵被同学通知楼下有人找时,正准备拿着饭盒去食堂打饭。

从宿舍窗口向下望,突然眺到了戴誉父女二人,他扔下饭盒就往楼下跑。

“姐夫,敏敏,你们怎么来了?”夏洵跑过去,穿过腋下抱起外甥女转了一圈。

敏敏咯咯笑着,搂住她小舅的脖子,得意地说:“我爸爸来北京出差,顺便带我来见世面的!小舅,现在我也是来过首都的人啦!”

“是是是,这么小就来过首都了,太了不起了!”

戴誉看着他们舅甥俩黏糊够了,才说:“你爸也来北京了,我俩一起参加一个研讨会。你这几天课程安排忙不忙?能回什刹海住几天不?”

“行啊,我还没吃饭呢,正好到我外婆家吃饭去。”

戴誉停顿片刻说:“我跟你爸过两天去开会,估计需要一直住在旅店里。敏敏跟着我们不太方便,咱外婆说,她帮我带着敏敏……”

夏洵从小就是个人精,长大后更是不遑多让,戴誉还没说完,他就听明白了。

敏敏之前一直在滨江生活,与外婆一家全无接触。

“我外婆年纪也不小了,还是别让敏敏跟着她吧?这段时间我暂时搬回什刹海去,让敏敏跟着我就行。早晚饭在外婆家解决,白天可以跟我去教室上课旁听,偶尔再抽空带她逛逛景点什么的。你和我爸就放心干工作吧,敏敏交给我了!”

敏敏星星眼望过去。

她小舅真是太好啦!

*

戴誉将大聪明托付给小舅子,讨论会的前一天晚上就与老丈人返回了主办方给他们安排的旅社。

礼拜六,全国科学研讨会正式开幕。

被工作人员领去休息室候场的时候,戴誉见到了不少熟面孔。

不但有以前的同事,还有过去在京大的老师同学,甚至还有当年在芦家坳劳动的几位教授。

潘教授是跟着科学院的队伍一起来的,远远看到戴誉混在滨江代表团里,便溜达过来与他打招呼。

“小戴,来了北京,怎么不去我那里坐坐?”潘教授故作不快地说。

“您还敢让我登门啊?”戴誉开玩笑道,“小心我把您手头正在做的项目也搜刮走!哈哈。”

这是说他们当年为了研制适合十三号机起落架的超高强度钢,去芦家坳拿走了潘教授实验手稿的事。

“我不怕你来拿,要是拿回去以后再成功弄出一个新材料,我还省事了呢!”潘教授哈哈笑。

他这些年虽然没什么科研成果,却有一个十分值得炫耀的成果。那就是滨江二机厂的金属材料实验室,参考他的实验数据,研制出了新型超高强度钢。

这就是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

“哈哈,我这次不讨要您的东西了。”戴誉正色道,“本来就打算开完会去拜访您的,给您捎带点老家那边的特产。”

“人来了就行,别带东西。”潘教授摆手。

“没多少东西,就是芦家坳那边的一些特产,而且并不多。”戴誉笑着说,“听说我这次能来北京出差,芦家坳那边不少学生想让我给您和其他几位教授捎带些东西。不过,我拒绝了。您猜我当时是咋说的?”

潘教授背着手等他的下文。

“我说,要送你们自己送去。要是能有点出息,就努努力参加高考,考到北京来,到时候亲手将特产送到几位老师的手里,岂不更好!”戴誉欣慰道,“您别说,还真有几个孩子听进去了,想着努力学习考大学呢。”

“芦家坳里有几个孩子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潘教授点头肯定道。

从芦家坳回来已经一年了,闲下来时,他也会怀念在山窝窝里的生活。

刚去的头两年,和离开前的两三年,是他们在芦家坳过得最舒坦的时候。

尤其是后两年,几个知青要么内部消化,要么与当地社员结合,基本都在当地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