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梦还楚留香 / 章节正文阅读

四十七 联盟会(四)(2 / 2)

作品:《梦还楚留香

苏蓉蓉点头道:“不错,只因此事干系甚大,必将引来‘血宗’的滋扰。\如若我猜想不差的话,此人没准便是咱们目前第二步需要真正去找寻之人。”

李红袖眼睛一亮,道:“蓉蓉姐,你可是已有了应对之策?”

苏蓉蓉微微一笑,说道:“姐姐心中所想,妹妹你不是早就洞悉了么?”

看着二女会心的一笑,宋甜儿纳闷道:“求你们别在人家面前打谜语了好不?到底是何主意,快告诉我嘛!”

李红袖吃吃一笑,说道:“小表,你急个什么嘛!到时候你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哈哈哈哈……”

宋甜儿闻言后,顿足气道:“死红袖,总有一天,你也会求教我的,到时候看我怎么来对付你。”

苏蓉蓉看着二人又开始调皮起来,无奈地轻摇了摇头。转念之中心里已开怀的暗忖道:“大哥,蓉儿终于很快又能再见到你了……”

※※※※※※※※※

峨嵋山在中国各大名山之中,具有独特的优点。无论从其雄浑与秀丽上,均如此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叹言道:“蜀国多仙山,峨嵋邈难匹。”而宋代诗人范成大则将峨嵋山的特色,概括为“秀甲天下!”

综观峨嵋山是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的主峰,通常说的峨嵋山就是指大峨山,也是当今“峨嵋派”根源之所在。而大峨与二峨两山相对,远望整个峨嵋山,双峰缥缈如画眉,陡峭险峻、横空出世。再加其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更把峨嵋山装点得婀娜多姿、气宇不凡。

《峨嵋山志》等资料记载了这么一个传说故事: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回头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象于峨嵋山”。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于是峨嵋山就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

另有资料说,是晋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药时,见一老者骑白象隐去。以后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仅仅依据此传说,以后历代修建寺庙时都以普贤菩萨为中心,并发展成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东晋时期,高僧慧持、明果禅师等先后到峨嵋山住锡修持。他们以相传峨嵋山是普贤菩萨显灵和讲经说法之所为依据,把峨嵋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崇奉普贤菩萨。

据佛经载,普贤与文殊同为释迎佛的主要助手,文殊表“智”,普贤表“德”。普贤团广修十种行愿,故又称“愿”王,等号为“大行普贤”。\普贤形象最富特征的是身下骑一六牙白象,作为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普贤菩萨的名气很大,广有信众,佛因山而兴盛,山因佛而扬名。而峨嵋山被尊为普贤菩萨道场之后,全山便由道改为成佛。

峨嵋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峨嵋派之所以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嵋山而起的。而峨嵋派的武术,更作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归根究底峨嵋派武功总的特点,在于亦刚亦柔、温婉飘逸,所以其也是诸家武术中姿态最为优美的一种,通常广为江湖女子所青睐。

关于峨嵋派的起源,据峨嵋派的拳志说来: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娥眉拳”。后至峨嵋山,偶谐其音,始称峨嵋,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

拙作为了便于情节的发展,故仍将其尊为始之延续。是以才会有“拂尘手”关素琳,这个道姑掌门的存在。

午时未至,整个峨嵋派的道场之上,已聚集了大批的七大派门人。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切切私语,直到一个女子声音的出现,整个场中的喧闹气氛,才算暂时的清净了下来。只闻其声呼道:“让各位掌门、同岳久候,贫道这里先行致歉了。”

少林空雾大师合十一礼,说道:“关掌门不必客气,今日峨嵋上下如此重待老衲等人,于情于理都该咱们向关掌门道声谢意才是。”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